毛主席说:“医院不能为金钱服务、不能为特权服务。必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毛泽东在中国的多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医疗等。
首先,毛泽东在政治改革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他领导中国从一个分裂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为一个新兴的人民共和国。
在军事领域,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指挥才能体现在多场重要战役中,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中国内战期间。他的军事著作,如《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在医疗卫生领域。他推动了医疗服务的普及,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通过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和推广赤脚医生计划,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有效控制和消除了多种传染病。
在教育领域,毛泽东提出教育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原则,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推广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政策。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建立了以工人、农民和士兵为主体的新型教育体系,使得更多的普通百姓有机会接受教育。
经济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自力更生的经济政策,强调国民经济的自主发展。他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特别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了包括“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多项农业政策。
毛泽东还是一个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领导者。他支持民主运动,并在中国推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他倡导文艺和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外交方面,毛泽东的政策也显示了其独到的战略眼光。他通过乒乓外交等方式改善了中美关系,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树立了中国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自主。
毛泽东在其一生中对健康管理有独特而严格的看法,特别在对待疾病和用药上表现得极为谨慎。他坚信人体自身具备强大的抵抗病毒的能力。
尽管身处高位,毛泽东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极少。他经常劝告身边的医生,不必时刻守在他身边,应更多关注那些真正需要医疗帮助的病患。
在用药问题上,毛泽东的态度非常明确—他不赞成过度依赖药物。他常说,不应该因为小病就轻易给药,而应让身体自有的免疫力发挥作用。他认为,如果人体能够自行抵御疾病,那么不仅可以避免用药,还能通过这一过程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只有在自身抵抗力无法克服疾病时,他才会同意使用药物作为辅助。
此外,饮食控制对于毛泽东而言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方面。他的饮食习惯受到医务人员的密切监控,他们根据他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提供具体的饮食建议。医生们经常告诉他应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以及哪些食物应该多吃,哪些应该少吃,以确保其营养均衡,支持其忙碌的政治生活需求。
毛泽东在饮食习惯上,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和简朴的生活态度。他对食物的选择并不复杂,且常常忽视医生的建议,坚持自己的饮食哲学。
他的饮食中很少出现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大油和猪肚,尽管这些是医生所不推荐的。同时,他也不怎么接触高蛋白的营养品,更倾向于食用自然、未经过度加工的食材。毛泽东特别偏好采自自然环境的小鱼和小虾,而对海参和鲍鱼这类昂贵的海产品并不感兴趣。他喜爱的食物更多是含有丰富纤维的绿叶青菜。
在主食选择上,毛泽东同样显示出他对传统粗粮的偏爱。他经常食用的“二米饭”,是将大米和小米混合后加入红薯、芋头和百合等本土根茎类食材烹制而成。这种饮食习惯延续到晚年,他依然喜欢食用老玉米和红薯。
他的饮食原则简洁而明了:“一不过饥,二不过饱。”毛泽东在坚持这一饮食原则的同时,也不忘向周围的人展示其理念的合理性。他曾以孔子的饮食习惯为例,指出即使是非常讲究食物质量和卫生的孔子,也无法避免疾病,从而强调了自己饮食方式的合理性。
来自 史全伟作. 乱云飞渡仍从容[M].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