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范围
你的位置:顺盈 > 业务范围 > 张灵甫杀妻案:民国奇案之一,女主吴海兰或死于自己之手?
张灵甫杀妻案:民国奇案之一,女主吴海兰或死于自己之手?
2024-06-08 03:52    点击次数:57

【张灵甫杀妻案:民国奇案之一,女主吴海兰或死于自己之手?】具体剖析前,先看看张灵甫杀妻的两种缘由说。第一种缘由说来自于其战友。

张灵甫是个容易吃醋的男人,与妻子两地分居期间。他突然问从西安探亲归来的战友道:“你可曾看到我的太太?”战友打趣道:“看到啦,在电影院门口,你太太穿着旗袍,旁边有个穿西装的小伙子,两人可亲热了。”

张灵甫随后回家省亲,并动了杀心。张灵甫动了杀心后,对妻子说“想吃饺子”,之后,他趁她去后院割韭菜之际,一枪结果了她,并淡定埋尸。

张灵甫杀妻的第二种版本来自其第四任妻子王玉龄。王玉龄在与张灵甫结婚后,一直对他杀妻的事情怀有好奇,于是,她便问起了真相。张灵甫的原话如下:

“是她拿了我一样东西,我问她又死不松口……我心里很不痛快。第二天带着孩子坐马车回长安乡下。从西安回家的路上,总会经过我母亲的坟地,她知道我每次回家都要在那里下车,在母亲坟前祭拜过后再回家。以前她都会和我一起下车,而那一次她拒绝了。回到家查问他一些事也不答话,那我的火就更大了……”

王玉龄版的“张灵甫杀妻说”看起来有点无厘头,因为这超越了常人的理解,常人不能明白:张灵甫这么一个高素质(北大毕业)的军官,真的会为了这么点小事杀人?

也因为无法理解,世人都更愿意相信前一种版本,他们都认为:闹到杀人的程度的,必须是大事。然而,后来的相关审判记录,和吴海兰娘家人的讲述都证明:吴海兰并未出轨,她被杀真的是因为一些小事。

那么问题来了,张灵甫为什么会因为小事杀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得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剖析。

原来,这张灵甫长得又高又帅,吴海兰也不差,身材窈窕、容貌秀美,且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样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的确曾有过温馨的过往,期间,他们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张清芳。

可吴海兰性格软弱,平日又特别在乎张灵甫,所以,她遇到任何事,都会选择无条件听从丈夫的安排。说到底,吴海兰骨子里有着很深的男尊女卑思想,她以张灵甫为天地,甚至多少将自己视为丈夫的附属品。

附属品是什么?附属品是可以随意处置的存在。可叹,当时的年代已经到了民国时期,新旧思想交替,可因为性格原因,接受过先进教育的吴海兰依旧没有脱下旧式女子的外衣。

任何时候,女人的隐忍,都无法换来男人的爱,而只会换来变本加厉的伤害。张灵甫在部队久了,性格越发暴躁易怒,且凡事都说一不二,在妻子面前更是如此。

原本,若两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倒也无妨,毕竟时间久了,什么都能习惯。可偏偏,张灵甫长期在军中,夫妻俩聚少离多。

于是,与丈夫分别久了的吴海兰,渐渐习惯了自由无束缚的生活,丈夫回来后,她反而有些不习惯了。丈夫想让她事事听从自己,让她有些不大习惯了。

吴海兰并不知道,自己先前对丈夫百般顺从、忍让,已让丈夫将她视为了附属品,男人对待附属品,不仅不会有耐心,而且真的会有“随意处置”的念头。

所以,当他们久别重逢,吴海兰因为一时未习惯,而表现出一丁点“不顺从”时,张灵甫竟会怒不可遏,以至于,最后竟因为她可能拿了自己一个东西不承认、拒绝下车祭拜母亲而直接将她杀了。

可怜吴海兰,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

张灵甫在家后院杀死她后,像没事人一样走了,倒是在旁边目睹一切的张灵甫原配邢凤英吓得不轻。

因为张灵甫杀人太没有“理由”, 邢凤英也不能明白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她也至死都不知道,丈夫为什么要杀害这个听话的小妻子。

张灵甫杀人后,像没事人一样地重回了军营。从他杀人后的反应来看,他真的完全把吴海兰当成了附属品,而不是一个正常的人。这点,让人细思极恐。

后来,还是吴海兰的娘家哥哥得知其被杀的真相后,坚持赶到西安,向法院状告张灵甫,要求严惩凶手。

在吴海兰哥哥的坚持下,法院最终判张灵甫入狱,可因为国民党的保护,张灵甫在狱中一直过得相当不错。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赶紧借机将他放了出来,让他“戴罪立功”。

所以,张灵甫杀妻后,实际只坐了两年的牢,其杀人代价当真是微乎其微。

张灵甫出狱后,又和原配生了儿子张居礼,后来又抛弃原配娶了高艳玉,与她生下三子女均夭折后,他又抛弃高,迎娶了小自己25岁的王玉龄。

与王玉龄结婚没多久,张灵甫就上了战场。王玉龄刚生下儿子,张灵甫就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了。

有人曾断言,若张灵甫未死,王玉龄可能也会被他抛弃。这话当真不虚。与王玉龄在一起时,张灵甫曾说:“第一次在理发店见你时,你误以为我是登徒子,所以瞪了我一眼,幸亏你瞪了我一眼,如果你对我笑,我恐怕就对你没有兴趣了。”

张灵甫这话实际暴露了他作为男人的本性:他们只对对自己不那么上心的女人感兴趣,如果女人过分爱他们,甚至甘愿成为自己的附属品,那就一定不会被珍惜,反而会被“随意处置”。